6月23日,“2010南海海区海上救助论坛”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当日新华社、中新社等中央媒体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新华社发表了题为《中国南海救助成效显著呼吁建立国际海上搜救协调机制》的报道,通过引用部局丛培坤副局长,我局钟国青局长、汤忠法副局长的讲话,介绍了当前救助力量的部署情况以及南海海区海上救助安全保障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带出加强海上搜救合作,共同提高海上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和救援水平的呼吁。中新社发表题为《综述:南海海上救助与安全保障任务艰巨》的通讯报道。
上述文章被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网、凤凰网、新民网、新浪网、网易等大型网站转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附新华社、中新社报道:
中国南海救助成效显著呼吁建立国际海上搜救协调机制
在当天举行的2010南海海区海上救助论坛上,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局长钟国青介绍说,南海是中国海上运输和生产活动的战略要地。2003年6月至2010年6月,中国海上救助队伍已在南海海区累计成功救助遇险人员8605人、船舶465艘,获救财产价值达135.6亿元。
据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副局长丛培坤介绍,中国自2003年实施救捞体制改革以来,海上救助能力不断提高,7年来累计救助海上遇险人员22929名,救助遇险船舶1251艘。目前,中国救捞系统已具备了空中立体救助、水面快速反应、水下潜水打捞三位一体的综合功能,救助范围覆盖渤海湾、长江口、琼州海峡、台湾海峡等重点水域,在沿海建立了21个救助基地、77个海上值班待命点,构建起完备的应急救助体系。
近年来,中国海上救助队伍将救助船舶调遣到港外锚地、主要航道附近、通航密集区和事故多发海域值班待命,尽量缩短救助距离和出动的时间,以便赢得宝贵的救助时机,有效地提高了救助成功率。
然而,当前南海海区海上救助安全保障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南海救助局副局长汤忠法介绍说,南海海域面积达350万平方公里,岛屿多,海岸线长,海上救助值班任务繁重,受台风、季风影响强烈,时常会发生跨国、跨地区的群体性遇险事件。如2006年5月受强台风“珍珠”影响,使几十艘越南籍渔船、数百名越南渔民躲避不及而在东沙海域遇险。
汤忠法说:“这些群体性险情的发生,常常需要调用较多的救助力量才能有效应对。但由于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尚未与中国建立国际搜救协调机制,在以往发生的几起大规模的海上群体遇险事件中,都是中国自己的救援力量‘单打独斗’,显得身单力薄。”
对此,在本届论坛上,中国海上救助专家建议和呼吁,包括中国、越南、菲律宾等在内的南海海区周边国家应着手建立海上搜救协调机制,推动搜救资源共享,加强海上搜救合作,共同提高海上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和救援水平。
综述:南海海上救助与安全保障任务艰巨
中新社广州6月23日电 (邓卓明缪一岚)近年来,南海海区每年每一万艘船航行事故率接近30件,沉船数量占事故比例20%左右,平均每起事故死亡人数约0.58。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南海海区的海上救助与安全保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6月23日,“2010南海海区海上救助论坛”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广东、广西、海南两省一区的政府部门、水上单位、港航院校以及来自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有关单位的100多位代表、专家和负责人汇聚一堂,为南海救助献计献策,畅谈使命救助,共建平安南海。
南海海区海域广阔,包括广东、广西和海南两省一区及台湾海峡南口、珠江口、香港、澳门、琼州海峡、三亚和西沙等重要水域,大小岛屿共计1934个,海区面积大、岛屿多、海岸线长,气象变化对海洋生产活动影响大,其海况复杂,海难事故多发。随着现代化海上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决策,以及加快北部湾开发、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部署,海上险情状况变得更为复杂。这对海上救助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需要政府各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协助及共同参与。
由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主办的首届论坛,主题是“使命救助平安南海”,旨在为南海海区海上救助领域搭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地关注海上救助交流平台。建立健全海区救助工作的协调与合作机制,改进海区救助工作思路和方法,增进海上救助实用技术的交流和发展,以“有难必救、救则必成”为目标,以开创南海海区海上救助工作的新局面为重任,更加努力构筑南海海区海上航行安全的保障线。
近年来,中国以人为本,不断加强海上安全保障和应急救助体系建设,海上救助成功率显著提高。尤其是2003年6月中国救捞体制改革后,国家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作为中国唯一一支专业海上救助队伍成员,承担起专业从事南海海区海上救助工作的使命。目前,其已初步形成由31艘救助船舶和4架救助直升机组成的海空立体救助体系。在近7年的时间内,其加快建设救助能力,为保障南海海区平安做出了巨大贡献。据悉,自2003年6月28日以来,该局已在南海海区累计成功救助遇险人员8605余人、船舶465多艘,获救财产价值达135.6亿元人民币。
据悉,论坛上共有55篇论文发表,涵盖了海上救助工作理念、机制与思路方面的探讨、海上搜救实用技术等方面。其中来自海事大学、搜救中心、海事局、渔政局、航运企业以及救捞系统的12位作者在论坛上作论文交流,对促使改进海区救助工作思路和方法,增进海上救助实用技术的交流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论坛上,南海救助局与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海南海事局、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签署了海上搜救应急联动合作协议,使区域内海上应急救助协作工作更为畅通、高效,有利于更好地造福地方百姓,服务地方经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