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志愿者分队成立仪式现场,志愿者们从南海救助局副局长汤忠法手里接过志愿者旗帜和证书,并在旗下庄严地宣誓,正式成为光荣的海上救助志愿者。来自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团市委、深圳市义工联等18家单位的嘉宾出席了成立仪式。仪式结束后,常驻深圳基地的近海快速救助艇“华英385”及救助橡皮艇“南海救502”还进行了海上救助演练,刚成立的海上志愿者分队6名成员与专业救助人员通力协作,成功救助2名模拟落水人员,充分展示出了深圳海区“专群结合”的综合救助能力。
此次成立的志愿者队伍共有25名成员,他们来自龙岗、宝安、蛇口渔政大队,深圳杉叶实业有限公司,深圳湾游艇会等不同的单位和社会组织。他们中年龄最大的48岁、最小的26岁,平均年龄37岁,其中有2名为女性,均有着较为丰富的水上经验和健康的身体体质。
自今年6月10日,南海救助局深圳基地《海(水)上救助志愿者招募公告》向社会公布后,得到深圳市民的热情响应,共有80人报名。南海救助局于7月份对报名人员进行准军事化列队、游泳等测试,并安排他们登上“南海救502”救助快艇以测试其海上适应性,最终从中挑选出了25人参加由专业救助人员指导的技能培训,使他们对救助船舶、救助设备的性能有一定了解,具备初步的航海、海上自救和救生技巧知识。
目前,我国海上专业救助力量尚不能覆盖整个辖区水域,海上应急工作需要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正是在这样的现状下,“救助志愿者招募”的设想诞生,交通运输部徐祖远副部长对成立救海上救助志愿者队伍曾明确作出批示:“以救助基地为平台,积极组织水上救助志愿者队伍,实施专群结合的救助行动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当前我国的志愿者队伍建设有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积极推动和组织开展好水上救助志愿者队伍建设对于快速应对水上突发事故,提高水上救助成功率,弘扬社会奉献精神,体现民族文明进步很有必要,很有意义。”
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在深圳设立救助基地,常年部署专业救助船舶和应急救助队值守,实行24小时值班待命,随时应对突发险情,为保证深圳水上安全,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深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尤其是在执行深圳大运会海上安保任务、广深沿江高速公路大铲湾特大桥坍塌事故救援任务中,救助队伍英勇作战、忘我奉献,为任务的圆满完成做出突出贡献。仅2012年上半年至今,深圳基地已执行辖区内救助任务37次,救助61名遇险者及3艘遇险船舶,被誉为“水上抢险铁军”。(组织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