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之征
——“南海救112”轮执行神舟九号发射海上应急保障任务纪实
作者:康乐 张伟
夏日里的海面吹着和煦的凉风,夕阳在海天交接的地方勾描出一道道绚丽的流云。6月16日18时50分,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神舟九号”的顺利升空13分钟后,部署在东海某海域的南海救助局“南海救112”轮上发出一阵欢呼,圆满完成了此次“神舟九号”海上应急保障任务,踏着夕阳的余晖凯旋返航。
在这次“神九”发射任务中,有着“神七”海上应急保障任务经验的“南海救112”轮又一次肩负重任,作为重要海上应急救援力量之一被派遣至东海指定海域,担负着“神舟九号”上升阶段应急返回时搜索、打捞、回收、转运应急溅落在海上的返回舱;保持与受困航天员通信联系、转运期间实施不间断医学保障;保障转运期间与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通讯联系等相关任务。
如果说神舟九号的顺利升空,是一次满载着党和人民的嘱托的太空希望之旅,那这次为了护送“神九”升空而专门北上的“南海救112”轮,亦是完成了一次肩负着南海救助光荣使命的使命之征。
使命,授予勇者以重托
神舟九号飞船在发射上升阶段是决定整个发射任务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若在这个环节发生意外情况,如何最大限度保障航天员及航天器的安全成为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而这个海上应急保障的重责就担负在了救捞人的身上。为此,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的4艘先进救助船、4架救助直升机及应急潜水队员组成了空中、水面、水下三位一体的海上立体应急救援系统,承担了西起连云港,东至关岛2400海里、25万多平方公里海域的海上应急保障任务。
在这2400海里的海区间,专程调派北上支援的南海救助局“南海救112”轮被部署在了黄海、东海之间的重点A区,涵盖任务范围是三个应急溅落区里最大的一块。
重责在身,勇者无畏。年仅40岁的年轻船长潘锐彬在“南海救112”轮正式参与神舟九号海上安保任务的前3天被委以重任,负责此次“南海救112”轮的95500平方公里海区的应急搜救任务。
尽管如此,担任过亚运安保任务的潘船长对“南海救112”轮和他的船员却是自信满满:“我们是一支专业的海上救助队伍,长期的救助使我们有着较高的业务水平,我相信,只要通过一定的针对性加强训练就可以圆满完成此次任务。”
4月19日,“南海救112”轮正式接到“神九”海上应急保障任务,随后进入船坞一个月,进行了定向仪、拦截臂、龙门吊等特种救捞设备的加改装,并在5月23至27号,进行了为期5天的海上打捞返回舱训练以及定向仪的测试。
肩负重托,南海救助认真履职,毫不懈怠。宋家慧总监在动员讲话中“成功是差一点的失败,失败是差一点的成功”的训诫一直被“南海救112”轮的船员铭记于心,船长、政委多次召开会议,从思想加固,从细微入手,使广大船员充分认识到神九海上应急救援保障任务的重要性、艰巨性,杜绝侥幸、麻痹大意等思想,用辛勤的训练换取任务最后的成功。
使命,赐予新者以新知
若不是这次特殊的任务,“南海救112”轮23岁的见习三副沈小龙怎么也不会想到,刚刚走出校园的他,能亲身参与到神舟九号载人飞船的安全保障工作,成为服务这个举国关注重大航天任务的一份子。仅仅一年前,他只是宁波大学海运学院一名普通大学生,他的梦想只是在这蔚蓝的海上驾船远航,而在6月16日这天的归途中,感受到的却又是一种新的使命和力量。
“作为一个新人能参与执行如此重大的任务,我又既怀着激动与骄傲的心情,也因为自身技能才学浅薄而感到担忧,甚至在正式接到任务通知前,我还曾在心里总是担心自己是否真的有这个参与的机会!”
这次的“神九”任务对刚进入救助行业的年轻船员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磨砺和考验,因为执行重大任务前期的准备工作十分烦琐,大到加改装设备、针对性训练,小到船舶清洁、维护都要反复细致地去操练和实施。尤其是在新加装的定向仪、拦截臂、龙门吊等设备后,救助船员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习和熟悉新的机械操作操作方法和针对航天器、航天员的特殊救援技巧,这无疑是一个技术难点。
好在“南海救112”轮上有不少经历过“神七”、“神八”海上安保任务的老同志,他们在这次的任务中的承担了老师的角色。
51岁水手长孔发荣是一名拥有丰富经验的老水手长,这次也是他第二次参与执行“神舟”飞船发射任务的海上安保工作:“作为老同志,又一次参加‘神舟’海上安保任务我倍感光荣,我会在工作中把自己所掌握的技能交教给年轻同志,帮助他们成长。”
对这种以老带新的特训模式带来的成效,潘船长十分肯定:“无论是甲板部还是轮机部,有经验的老船员都敢于肩负职责,毫无保留地把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年轻船员,让他们在这样一次特殊的任务当中快速成长,业务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使命,赋予范者以活力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在“南海救112”轮上,船长、政委、大师傅以及各部门长都是党员,在平时的工作和执行训练任务中一直起着带头模范作用,并带为船舶不断注入活力。
6月4日,“南海救112”轮在上海外高桥码头水域举行了实战前的最后一次演练—“神舟九号”海上应急救援保障综合演练,在演练中在演练中承担了搜索、打捞模拟返回舱的角色并顺利完成演练任务,该轮承担“神舟九号”海上应急保障任务的能力和水平在这次演练中得到有效检验,并获得上级领导认可和赞赏。
好口碑源于有担当。实战演练当天,随船的除了船员还有20多名外协单位的人员,救助船员们在做好演练任务的同时还需要妥善协调好外来单位的食宿问题。为了保证外来单位休息工作,作为船舶党员干部船舶政委张伟带头主动让出房间,把床位让出自己睡在沙发上;清晨天还没亮,大师傅就开始在厨房里辛苦忙碌,为50多名驻船的餐饮提供保障。
在执行预演前,船舶机舱主机出现问题,轮机长黄金衔带领部门人员顶着机舱高温在抢修几个小时确保了机器正常运转。
而船长潘锐彬来到上海感冒7天,仍然坚持在自己岗位上,按照既定任务每一天带领全体船员按时训练……
“在高海况下的特殊救助打捞作业,有益于培养救助船员勇敢、坚强、果断的品质。”在“南海救112”轮政委张伟看来,救助任务在某种意义上和航天员的太空作业一样,只有在平时里不畏艰难的辛勤磨砺,才能实现“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执行精准的操作,完成艰难的任务。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南海救助人向“三精两关键”的追求亦不会止步。毋庸置疑,在国人追逐“飞天”梦的道路上,南海救助人一定会留下深深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