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马厉兵 剑指潮头
——“南海救101”轮示范船建设工作侧记
作者:康乐
在西方的传说中,浩渺的大海是海神波塞冬的领地,当他发怒之时掀起滚滚波涛,人们除了膜拜祈祷别无他法;在中国的传说中,当海上狂风怒涛之时,过往遇险的船只也只能祈求妈祖显灵以获护佑;而今在中国南海海区,却有着一个白色的身影追随台风足迹无畏前行,像一把划破黑夜的利剑劈风斩浪,直插惊涛骇浪之中,从死神手中夺回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救起一艘艘岌岌可危的船舶。这把利剑,就是目前中国南海海区最大的专业海上救助船——旗舰“南海救101”轮。
旗舰的航向:风雨兼程也要勇往直前
“它的航向总是指向台风”
“南海救101”轮于2007年11月列编南海救助局救助船队,因其14000千瓦的功率和威武的形象,在救捞系统的船舶队伍里首屈一指,被誉为“救捞旗舰”,承担着中国南海海区最为急难险重的海上救助任务,并曾代表中国救捞出访新加坡。
目前在船任政委一职的李荣城,也是亲自参与该船接船工作的首任政委,自接船以后,李荣城在此船上先后任职4期,也在“南海救101”轮度过了4个远离家人、却有亲情的春节。还有2年多就要退休的他,已经头发斑白。最令他难忘的,就是驾驭着“南海救101”轮与救助船员们并肩前行,一次次扮演着追风勇士的角色,勇敢无畏冲向台风的经历……
2012年6月19日,一条巴拿马籍新居住驳船“EASTERN WB300”在珠江口海域因拖带作业中断缆遇险,驳船上8人处于极度危险当中。由于驳船无动力自航,一直处于漂流状态,而险情发生海域正位于“泰利”强热带风暴中心,附近风力9级,阵风达11级,浪高达5米!
早在台风来临之前,南海救助局救助指挥室就已经根据台风路径,将“南海救101”轮调派在台风扑来的珠江口前沿警戒值守。接到救助指令后,“南海救101”轮立即火速前往搜救。救助人员顶着大风大浪,在夜色中艰难搜寻,在20日凌晨4时发现了漂流中的遇险驳船,并最终成功接上拖缆,将驳船拖离台风困境,最终人船平安!
2012年8月17日,台风“启德”以13级的风力自东向西袭击湛江海域,茂名渔船“粤雷州08102”、“粤电白53018” 在台风中心附近失去动力遇险,随时可能触礁、搁浅造成船毁人亡的结果!危急时刻,又是“南海救101”轮,从粤东快马加鞭,追随台风行进路径一路奔袭,赶赴粤西执行救助任务。在多方努力下,渔船及船上11名渔民最终成功获救,转危为安。事后,广东省副省长刘昆专门作出批示:“向南海救助局及参与救援的同志表示感谢和慰问!”
“从入列开始,‘南海救101’轮就被赋予更特殊的使命,注定了它不平凡的征程,它的航向总是指向台风。”从事救捞行业20多年的政委李荣城,在说起这句话时眼睛凝神地望着圆形的船舱窗外,带着很深的感情。
旗舰的锻造:砥兵砺伍练就浪尖勇者
仿真训练砺新兵
随着救捞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一线救助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加大。近年来,一大批新招入局的年轻人开始逐渐成为一线救助的主力,航海类院校毕业生、海军陆战旅退伍兵、渔民子弟等不同结构、不同梯队的年轻人,在同一艘船上开始了他们新的工作和生活。在这艘“南海救101”轮上,29名全体船员中就有19名是“80”后,甚至还有2名“90后”也分别走上了见习驾驶、学徒水手的岗位。如何锻炼这些新生力量,使他们成为风口浪尖里的精兵强将,是刚刚赴“南海救101”轮任船长一职的杨乐勇最为关心的问题。
“作为要在疾风险浪里冲锋陷阵的救助人,必须要在复杂、甚至恶劣的海况下得到充分锻炼,才能真正实现‘三精两关键’的工作要求,令‘冲得上去,救得下来’成为我们引以为荣的口号。”
刚刚完成本期大副工作的曹坤泉对杨船长的话深表赞同,同样是长期在训练船锻炼中成长的他,更看重真实环境对救助人才历练效果。在“南海救101”轮任大副期间,他会鼓励见习驾驶在复杂水域也有机会亲自掌舵,要求更多的甲板部人员在水手长的辅佐下学习收放艇技术,而这些尝试都是为了在真实的救助中,能涌现更多 “一专多能”的救助多面手。
大浪淘沙铸硬汉
船长杨乐勇曾在2005年任大副时的一次台风救助中,在加固拖具时被大浪打飞,撞上主拖缆,造成三根趾骨骨折,坐骨裂开,6个月后才治愈。脚上的伤痛困扰他了多年,直到现在他还不能参与跑步、篮球这样的剧烈体育运动。然而这脚伤非但没有磨灭从事海上救助工作的意志,反而磨砺了杨乐勇坚毅果敢的品质。在之后的每一次上船任务前,杨乐勇总是主动请缨,到工作环境更辛苦、海况环境更复杂的训练船任职。
“找苦吃”不仅是杨乐勇的个人品格,也是他作为船长带船的一个管理理念:“ ‘南海救101’轮相对于其他救助船,每一次出动都是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急难险重’,这对‘101’上的船员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所以我们平时更要高要求严格训练,提升船员的技能水平。”
正是出于这样目的,杨乐勇不放过任何一次训练的机会,加大训练力度,带着全体船员主动“找苦吃”。就在记者到船的当日早上,“南海救101”轮就进行了一次常规的训练任务。为了模拟更真实的救助环境,杨船长要求把救助船带出平海湾锚地,到风浪更大的海上施放救生艇,用小艇模拟失去动力渔船,再开展救助船风浪下抵靠无动力渔船的训练科目。为了锻炼年轻人,他要求机舱部、甲板部各派2名年轻人到小艇,适应风浪作业环境。
虽然6、7级的风浪对大型救助船来说影响有限,但在“失去动力”的救生艇中却又是另外一番折腾的景象,人在艇里面摇晃厉害,不能站稳,稍不留神就会撞到艇壁。不到10分钟,已经有3名船员先后出现晕船呕吐现象,甚至有艇中的船员开始向船长央求:“船长,差不多了吧?可以上来了吧?”
“不行!”杨乐勇坚定的表示:“真正的救助海况很多时候比现在更恶劣,你们一定要像个硬汉一样扛住!没有人是天生不晕船的,我们都是‘大浪淘沙’淘出来的!”
旗舰的态度:严抓管理争做船舶表率
迎接挑战谋转型
如今,一批又一批年轻船员在船舶一线迅速成长,成为救助的新生主力,一艘又一艘先进的救助船艇陆续入列,成为救助的中坚力量。然而,软实力建设滞后于硬装备发展的现象却已显现,成为制约救助事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这引起了南海救助局党组的高度重视。
正是着眼于此,南海救助局局党组从2012年年初开始,在全局全面推进“党建带动准军事化、专业化、规范化示范船、示范单位建设”,力求通过加强党建工作,发挥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党员模范带动作用,探索一条夯基础、强管理、加快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南海救101”轮作为首个示范船建设船舶,正考验和激励着船上每一名船员。
今年3月19日至4月1日,局党组书记林志豪带队,驻点“南海救101”轮,与船员“同工作、同学习、同生活”,亲历亲行,吹响了全局党建带动准军事化、专业化、规范化示范船、示范单位建设的号角,也为全船注入一剂有力的“强心针”。
“林书记在船的时候,和我们甲板部的人一起拿起工具清洗甲板,一起席地而坐拉起家常,让我们感觉很亲切,很感动!”91年出生的陈钦说。他是全船最小的一名船员。
党员带动展新貌
在局党组的号召和推动下,“南海救101”轮船舶党支部精心谋划,党员带头,准军事化、专业化、规范化工作呈现出了新的面貌。船上开始设立“党员示范岗”,水手长姚兵、轮机长裴继文以党员和老师的双重身份,在工作和生活中为年轻人做出表率,身体力行,耐心细致地将专业知识传授给新人。
有着20年党龄的水头姚兵皮肤黝黑,曾为南沙驻礁战士的他,被船员们亲切地称作“炮兵”。在平时“传帮带”工作中,他不仅悉心教授新人们水手技术知识,还常常给年轻人讲述他当年守礁时,一年才吃一次新鲜蔬菜的艰苦往事,以此激励年轻人发扬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
老轨洪俊带领新人学习机舱知识时候,更重视经验的积累,在吸取以往出现机械故障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加强针对性的机械保养和维护,并告诫年轻人要不放过每一个可能带来隐患的细节。在带领新人进行机舱作业时,一沓厚厚的机械说明书就放在旁边供随时翻阅,他要求机舱人员要成为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能手。
坚持制度做表率
“一日作息制”是林志豪书记驻点“南海救101”轮与船员“同学习、同工作、同生活”期间,督促船上开始执行的一项准军事化管理细化制度。船舶领导班子将全船每日的工作、学习、训练项目都以表格形式拟好计划,并按照时间表严格执行。时隔数月,这项制度一直延续执行了下来。
每天清晨7点,船员们都准时集合在甲板上进行近半小时的体能训练,然后按时用早餐,再分别进行部门班前会,根据部门长的安排落实一天的工作,在晚饭后还有夜自习的安排。规范化的制度,改善了以往部分年轻船员晚睡晚起、不用早餐的不良生活习惯。喇叭里刺耳的午休起床闹铃改成了舒缓优美的轻音乐,也是船上人性化管理的一个新鲜尝试。这些举措明显提高了全体船员的精神面貌,是船舶领导班子共同的体会。
也许有人会问,像一日作息制这样的规范化管理模式在船上能否恒久地坚持下去?
“当纪律成为一种习惯,执行就变成容易的事情。”在对船长、政委、各个部门长的采访中,这句话时是他们共同的感悟,也是“南海救101”轮人的回答。在转型升级中的“南海救101”轮,正是通过这样严抓管理、狠抓执行的方式一步步夯实自己的基础,引领救助船舶走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咱‘101’就是救助船中的‘大哥’,‘大哥’就该最勇敢,什么都要做到最好,最值得学习。技能操练就要有过人之处,面对台风就该冲到最前面,就是要做个好榜样给大家看!”——琼海渔民出生的水手吴清汉道出了自己对示范船建设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