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踪迹十年心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的救助历程
作者:组织处-王保军
题记:我们并不只活在我们所属的时代里,每个人身上都扛着历史。
厚重的历史积淀,赋予了南海救助人敢于担当的勇气。十年峥嵘岁月,十年同舟共济,南海救助如凤凰般从烈火中涅槃而生,在新世纪的曙光中发展,在改革的春风中壮大。
十年风雨架彩虹:救助数字的民生情怀。十年来,我们不畏艰险,劈波斩浪,完成救助值班待命64781 艘天,执行救助任务2492次,成功救助遇险人员 12696人,救助遇险船舶 780艘,获救财产价值达约 264亿元。这不是唯GDP的参考数,而是和谐稳定的风向标、民生情怀的晴雨表。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向往美好生活的鲜活生命,是一个个充满幸福温馨的家庭港湾,是一次次劫后余生的喜悦泪水。南海救助人用忠诚与使命,在风口浪尖架起了与死神赛跑的彩虹桥,在政治军事应急保障中谱写了“海上德政工程”的新诗篇。
十年探索强管理:时推移的创新举措。救助工作急、难、险、重的特点决定了作风好、技术硬、业务精的行业特殊要求,这都要通过人员素质提升、管理创新增效,推动管理方式从粗放的外延式向集约的内涵式转变来实现。十年来,我们立足打基础、抓根本、谋长远,着眼提升科学化、集约化、精细化水平,以为期三年的“管理发展年”、“专业化建设”和保持党员先进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不断强化战略、规划、成本、人才和基础管理,苦练内功、深挖潜力、激发活力,初步建立起一套规范完备、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管理运行体系和绩效评估体系,基本形成了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权、依制度问责的长效机制。
十年拼搏结硕果:承载使命的嘉奖殊荣。十年来,我们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集体荣誉80余项、个人荣誉160余项。海上特别勇敢奖,广州亚运会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支部,全国文明单位、五一劳动奖状、工人先锋号、模范职工小家、“巾帼文明岗”、五四红旗团总支,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文明示范窗口,广东省文明单位、“五一劳动奖章”、工人先锋号,这些从国际到国内,从中央到地方,涉及救助、行政、党务和群团等各个类别的“大满贯”荣誉,体现的是各级领导对救助工作的肯定,彰显的是社会各界对救助勇士的嘉许,昭示的是以人为本对使命救助的期冀。
十年铸剑志不渝:可歌可泣的南海故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战台风一往无前,斗恶浪视死如归,是因为有一大批“最可爱的人”:2003年11月1日,水手长孙琼玛在先后8次带队成功救助“新世纪51”号27名遇险船员后,因风急浪大不慎坠海,他以老到的经验、敏捷的身手从鬼门关上走了一遭;2004年3月23日,在救助“J HOPE”轮时,时任船舶政委朱贺庄第一个跳到小艇上;倾情救助、无私奉献的“全国十佳船长”彭建波;勇闯机舱、开创水下救生先河的应急队员陈集政、吴忠发;“海上蜘蛛侠”桂山站;“缺氧不缺精神”的深圳基地……他们都是以忠勇和奉献写就生命大爱的海上救助铁军。局党组书记林志豪勉励年轻人:“心高更觉救助好,志远愈知使命强。”立德立行,求是求新,慎终如始,开物成务,我们都将是“中国梦”的见证者、“救捞梦”的助推者、“救助梦”的建造者。
十年辉煌启征程:守望和谐的德政工程。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如果说2003年救捞体制改革后“一五”时期是南海救助事业发展的1.0版本,“二五”时期是2.0版本,那么,当前“海洋强国”“海运强国”“交通强国”战略对南海救助发展提出了必须打造3.0版本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三化建设”,创建“三型组织”,争当“四有干部”,实现“四个创新”,推进“四个转变”,是南海救助发挥作为交通运输直接联系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窗口和创新社会管理、保障服务民生的重要阵地两大作用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言:“贞以图国,义惟急病。临难忘身,见危致命。” 秉承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理念,救生救难、积德行善,南海救助人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