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救助船舶安全文化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0-05-18
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同样,没有安全文化的救助船舶就没有安全救助的根基,就不能为人、船提供安全保障,更谈不上救助别人。 安全救助是救助船舶永恒的主题,海上救助因其特殊的高风险性,对船舶安全工作提出了特殊要求,怎样才能使救助船员在救助和训练工作中始终绷紧安全弦,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呢?实践证明:积极创建救助船舶安全文化,是一条有效途径。长期的文化积淀必形成一种习惯与自觉,用安全文化推动救助船员良好习惯与自觉的形成,那样的话,救助安全可免除后顾之忧。 船舶安全文化,就是指船员在生产活动中的安全习俗和习惯、安全的理念,是船员价值观在安全方面的一种反映和体现。船员有什么样的安全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安全思维、安全意识,什么样的安全行为。救助船舶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制度管理不是安全文化的目的,但却是创建安全文化的必要手段,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船舶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安全管理的制度不健全,即无章可循;二是制度定得很全面,但难以落实或落实得不够,即有章不循。无论是建章立制,还是制度落实,说到底就是一种责任感,而责任感来源于观念。良好的船舶安全文化可以弥补船舶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不足,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存在滞后性,而且规章制度落实总是通过实践不断地完善,不可能尽善尽美、涉及到船舶各项安全工作的方方面面,而船舶安全文化正是无时、无地不在的,覆盖了我们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员。因此,船舶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解决观念问题,观念变了责任感也就会增强,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制度建设也就会得到很好的落实。 船舶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消除安全隐患,纠正习惯性违章,确保安全操作规程的落实。我们在船舶日常工作中常常发现一些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一些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消除。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有些船员安全意识淡薄,侥幸心理作祟,不良行为已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如果我们搞好了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的思维方式已铭刻在脑海,安全的意识已深入骨髓,船员们就自然会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办事,隐患与违章必然会得到遏制。 船舶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安全投入的有效实施。安全投入的不足,必然会造成安全设施的缺陷,埋下安全隐患。安全文化建设增强了员工的安全意识,“鼓励讲真话”、“不回避问题”的理念得到了潜移默化的落实,全船上下、方方面面,自然都会从安全的愿望出发,审视周围的安全环境,敢于“亮短揭丑”。主观上要求得到安全保障,也就容易发现和提出安全设施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关心安全设施的有效性,安全投入就能得到保证。 对于如何加强救助船舶安全文化建设,我们在实践中有几点体会: 一、强化船舶领导的安全意识,船舶领导班子对本轮安全管理工作要有切合实际的思路,要能够提炼出符合本船文化特色的安全理念,并使之深入全体船员之心。 二、坚持不懈的安全培训工作,加大岗位练兵和安全知识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全员的安全管理能力。救助船舶安全文化的创建离不开救助技能作铺垫,没有良好的技术,过硬的本领,就不能确保救助安全,更不能形成健康向上,富有生命力的安全文化。要加大新船员教育培训力度,针对实习生、新船员对安全规章了解不深的情况,船舶团支部要组织青年学习单位的有关规定,讨论避免各种事故的方法,以“青年船员岗位安全承诺” 的形式,给全体团员青年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开展“认师傅,带徒弟,一帮一”活动,在工作中结组作业,使青年船员不仅增强了安全意识,同时提高了履职技能。 三、规范和强化安全警示标识的作用,在所有的工作场所、作业场地,用色彩标识警示作业人员。结合各岗位工作特点,提炼安全警句,班前会上念一念,值班之前看一看,心中安全警钟长鸣,其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四、积极发扬“团队精神”,建立“互爱联锁”制度,船员工作时互相提醒、互相监督,你安全、我光荣,你违章、我有责;只有各部门、每一名船员齐心协力,团结协作,才能保证船舶“安全链”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到下一个链环作用的发挥,影响到整个“安全链”的功能。 五、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主题,经常开展各种灵活多样的全员性安全活动:例如安全演讲、安全知识竞赛、事故案例分析反思、安全图片展示、合理化建议、“大家谈安全”征文活动等等,人人参与,文化渗透;以此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弘扬船员的责任意识,形成“人人、处处、事事讲安全;人人、处处、事事抓安全”的良好局面。 "安全是福、安全是家、安全连着你我他,人人都为安全做点事,确保安全幸福属于咱大家",安全文化的创建给救助船舶带来了一片新的天地,也必将为救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