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万里
“华英382”救助艇上“中国救助”四个大字在碧海蓝天间格外醒目,每当桂山岛出海的渔民看到这四个大字,心情就像这个晴朗的早晨。因为,他们亲历了太多的感动,今年以来,这里就有67位遇险者被“中国救助”救获。
桂山岛60多岁的老渔民黄广就夫妇感受最深,当他们的两个亲戚三次在海上捕鱼遇险被救后,他们真正相信了“中国救助”是无条件为他们服务的。在此之前救助科长申蓉雨在码头上给他们送宣传单时,老两口急忙摆手拒绝——他们不相信是真的,更认为这很不吉利。那时,当地的人们对“中国救助”的眼光充满着陌生和怀疑。
珠江口的桂山岛地处香港、深圳、澳门和珠海之间,附近海域是各国船只通往珠江口的海上交通要道和大型商船锚地,也是珠江口渔场渔船重要集散地及旅游胜地,离内地最近的大陆也有17海里。其周边还有万山、担干等100多座岛屿,当地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人口7000多人。由于海上船舶航行密集、路岛距离遥远、海上风云莫测等原因,给海岛人民出行和生产带来种种不便,人命事故时有发生。
今年2月,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广州基地将救助值班点前移至主要航道和事故多发区,两艘救助艇来到了桂山岛。这本是一件对当地人民造福的事,但人们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兴奋。他们顽固地认为,这种救命不要钱的事,就像天上掉下的馅饼,不是骗子就是另有所谋。渔民黄广就老夫妇拒绝的态度代表了当地百姓的普遍想法。
黄广就的大儿子渔船两次故障,失去动力的船随浪越飘越远……都是“中国救助”及时赶到让他们转危为安。最危险的是6月23日他外甥那次历险——满载而归的渔船干舷压得低低的,在深夜横穿伶仃洋主航道时,船舵突然断裂失灵,渔船在航道上无法控制,他外甥看着几艘巨轮灯火渐渐靠近时又惊又急……又是“中国救助”及时到来将其拖离险地,这时,轮船高大的船身黑压压在一旁驶过——惊魂甫定,脱险渔民激动地抬出了一筐海鲜送给恩人,这回是救助船员笑着对他们摆手拒绝。
人们发现了奇迹,这支4人组成的“中国救助”确实是在危急之时救生救难,并且真的不要任何报酬的救命天使。4月初,桂山镇民兵营长、渔民李桂全在距桂山岛16海里的万山岛执行任务时,不幸坠落山下,头部严重受伤,口鼻处深深撕裂流血不止,前胸染满鲜血。时值晚上10点半,夜海茫茫,翻滚着白浪,不论出多少钱,当地都没有任何船敢送他前往30海里外的珠海市抢救。危急中,他想起了那张宣传单,怀疑的拿起了手机……一小时候后,李桂全因激烈的疼痛和大量失血已处于眩晕状态,但他见到从桂山紧急赶来的“华英382”艇身上那“中国救助”4个大字时,依然禁不住眼泪涌了出来。
半个月后,痊愈的民兵营长一直想着报恩。他按照当地的惯例送上红包,被拒绝了;请吃饭,又给拒绝了……最后他终于送出了一样礼物——绣着“救助渔民风尚高 挺身而出解危难”的锦旗。同样,一名高烧42度以致脑神经错乱的售鸡业主,他发狂乱蹦的身子连岛上卫生院两名医生都按不住……是“中国救助”及时将他送到16海里外的珠海抢救,并谢绝家属送上的红包——如今,救助船员不敢到这个老板的档口购鸡肉了,因为他也谢绝收款。
约8平方公里面积的桂山岛,好事会像风一样吹遍每个角落。6月,一女子宫外孕痛得乱滚,是“中国救助”将其急送珠海,中途海上大雨倾盆,救助船员一直扯着帆布为病号遮雨,浑身湿透……随船的岛上医生感动得挑起拇指;7月,海岛旅游正是旺季,一位70多岁的女游客不幸摔坏了骻骨,瘫在椅上动弹不得……又是“中国救助”连人带椅将其从半山上卫生院抬到码头——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奔走相告:“‘中国救助’又救人了……”人们紧张的看到他们小心翼翼踩着斜斜的悬梯,一步一步将伤员安全送到救助艇上——这时,码头上早已集聚了几千人,他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每次救助就是一次盛会,一次我党执政为民宗旨的真实体现,人们振奋、激动、感慨,还有人抹着眼泪:“中国救助”早来几年就好了……
半年来,“中国救助”感动了桂山及周边海岛,人们的梦想成为了现实,眼光里充满信任和尊敬。当地人很直接,“你们是哪里派来的?”“我们是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广州基地的,是代表政府来履行救助义务的!”“义务,就是应该做的!”救助科长申蓉雨现在很自豪。如今,老渔民黄广就夫妇见到他乐得嘴都合不拢,伸手索要宣传单,工工整整贴在船舱内,他们发自内心的感受到了——这些人是真正保护我们渔民的。
当地人民选择了一种报恩方式——参与这个崇高的事业,加入救助志愿者,将政府为人民安全而办的好事发扬光大。渔民夫妻、政府人员、医生护士……纷纷报名、刻苦训练,从2月10日首位志愿者张容添参加救助行动以来,至8月27日已有5名自愿者参加了20次海上救助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