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迎迎
此文获2007-2008年度稿件优秀奖
第一次见到周爱琼老师,是在一所小学里。我们从公路进入一条迂回的小道,颠簸行车3公里才到达这所小学。学校建在路边,迎面是一片绿油油的菜地,远处有两座山,背后是一个小村庄。在这所不过百人的学校里,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是村里人的希望。站在学校门口,迎面走来一位衣着整洁、面容清瘦的女性。她的脸上带着温柔慈祥的笑容,夏日的微风将她额前的刘海轻拂,让人顿觉几分舒坦与自在。见到她,我心里顿时一阵暖流,第一时间在心里对自己说:“这位就是周老师。”
当时,她刚刚下课,面容略带疲惫,想必这与她动了两次大型手术和接受3个月的化疗后造成的身体虚弱有关。周老师热情地接待我们的探访,她始终保持着轻松、愉快的笑容,让人觉得似乎那个可怕的病魔不曾降临到过她的身上;她似乎从来没有经受过坎坷痛苦;似乎生活如花开般轻松。与我们交谈的时候,她的目光总是不时地望向在操场玩耍的孩子们,眼中充满慈母般的关爱与满足。她仔细地端详着每位孩子,看看他们的衣服是不是完好无损的,看看他们的鞋子有没有需要换的,有时,她还会趁着我们谈话的间隙,走到学生的书桌前,翻看着练习本到底还剩多少页,拿起铅笔和橡皮擦比着,看来是在心里盘算是否到了该换的时候。看到我疑惑的目光,她的一位相熟的同事连忙说:“周老师就是这样细心,一看到学生缺这少那的,就会及时给他们送上。这是经常有的事情。”
当我们关心地询问她的病情时,她微微一笑,淡淡开言。话语从容中透着乐观与坚强。一位弱女子面对病魔的反复折磨是如此的坦然,不禁让人敬佩。
当谈到她的丈夫余文杰船长的时候,周老师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她向我们夸奖余船长,称赞他不但人品优秀,工作方面更让她感到自豪!当说到余船长与孩子的父子情时,周老师露出了抑制不住的兴奋,音量也大了许多——父亲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周老师就经常打电话让他们保持、增进父子感情。她向我们兴奋地说起父子聊天的内容,激动之余还用手轻轻地抹去眼角的泪水。
的确,用爱与责任去拯救他人于危难的事业,值得我们敬佩;不顾生命,用爱与责任去拯救他人生命的人,当然值得她去爱。但是,丈夫长期在外工作,两地分居日子有那么长,夫妻感情会否容易被冲淡,负担是否是太重了,的确是一个问题。当我们向周老师提及这些时,她还是微微一笑说,她宁愿自己辛苦一点,照顾好家庭,多为丈夫分担,使丈夫没有后顾之忧,这样自己也会觉得非常的满足与快乐!凭着这一点,在饱受病痛煎熬最痛苦的时候,周老师心中仍然装着丈夫的救助事业,装着家里的老人孩子,装着学校的教学工作。当病情稍微好转的时候,她就不顾家人的劝阻,不顾丈夫的阻扰,拖着虚弱的身子回到家人与学生的身边。谈到这里,周老师再一次微笑,像风中的菊花。
我们即将告别时,周老师对我们说:“丈夫的事业、家庭和自己喜爱的教学工作,只有这三者都齐了,我的人生才是一个完整的人生,我过得才能开心与幸福,我的生命最终才会变得更有意义!”她的笑容,感染着即将告别的我们,无声打动,直暖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