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康乐 缪一岚 图/潘永德
穿过广州长洲岛一条蜿蜒曲折的思亭路,就是闻名遐迩的黄埔造船厂,在船厂码头上,一艘约6层楼高的白色大船犹抱琵琶半遮面,船上的工人正热火朝天地忙碌作业,这个吸引路人驻足仰视的庞然大物,就是即将入列南海救助局的巡航救助船“南海救102”轮。
此时的“南海救102”轮正在黄埔船厂进行深海搜寻设备的大型加改装工程,不假时日,它将带着党和国家嘱托和人民的期待进驻中国南海,成为又一面保护南海海区海上平安的重要坚盾。
然而很少人知道,这艘南海救助局首次具备深海搜寻能力的救助船原本设计是拟作它用,因一次特殊的事件改变了它的命运,被赋予了更为特殊的意义和更为圣神的使命。
海洋强国梦 南海救助在行动
2014年MH370失联客机搜救,成为一个推动中国救捞事业深化改革标志性事件,也改变了“南海救102”轮的功能定位。
在MH370失联客机国际联合搜寻行动中,交通运输部先后派出了“南海救101”轮、“南海救115”轮、“东海救101”轮等国内先进的远洋救助船远赴泰国湾、南印度洋,在2个多月的不间断搜寻行动中,南海救助人克服恶劣气候条件、陌生水文环境等重重困难,突显出了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可贵品质。然而另一方面,面对4500米水深的复杂水下探测区域,彼时的救助船却因没有相应的深海探测设备无能为力,暴露出了深海搜寻能力薄弱的短板。
“眼看着先进国家的深海探测仪器下水,我们却只能局限在水面、浅海搜寻,非常不甘心!”这也成了不少马航MH370搜救行动参与者共同的遗憾。
是时,交通运输部党组立足国家需要、百姓期盼和救捞发展,在“十二五”末与“十三五”之前专门出台《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强专业救助打捞工作的意见》,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新形势下,明确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的现代化专业救助打捞体系的目标。
南海救助局党组着眼于此,对标“国际一流”,提出了把救助能力拓展向深远海的发展目标:要具备在12级风条件下能出动、9级风条件下能实施有效救助,离岸100海里能90分钟到达,人命救助有效率大于93%,能控制清除1000吨溢油和能在6000米水深水下的扫测定位的救助能力。
“要实现2020年达到‘国际一流’的目标,我们必须有时不待我的紧迫感,努力工作,在夯基础的同时抓提高,聚焦救助能力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个宏伟的目标在南海救助局局长林志豪看来,是挑战,更是实现南海救助转型升级发展的绝好契机。
2014年7月,在交通运输部与科技部在大连举行的部际研讨会上,参会的林志豪局长主动请缨,争取到了由南海救助局牵头组织2014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深海遇险目标搜寻定位与应急处理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并具体承担其中第四课题“深海水下目标自主搜寻与探测技术”的研究工作,研制深海水下目标自主搜寻探测系统。
“深海项目”课题研究与“南海救102”轮的深海搜寻设备加改装,成了南海救助人编织深蓝救助梦的“针”与“线”。
步入深水区 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南海救助局转型升级改革发展,随着深海战略的指引也开始步入改革深水区,改革发展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难啃’也得‘啃’,再犹豫不决、裹足不前,迟了连‘汤’都没有得喝!”
林志豪局长深知,作为一个非科研型单位,首次承担如此高级别的科研项目,所面临的困难将会非常难以想象。但他更清晰地看到救助事业发展的短板和远景预期,如果不借助这次难得机会实现“弯道超车”,将在未来深海战略环境下失去核心竞争力——深远海的专业救助能力。
我国南海是交通战略要道,大陆架的平均水深超过1200米,最大深度达5567米;37条世界航线,全球商船的50%、超级油轮的50%、货运总量的1/3通过南海,我国进口石油总量的80%通过南海。
“建设深海能力,我们还缺乏经验,但我们不能等、靠、要,必须试、闯、干。”在南海救助局副局长高友泉看来,深海装备能力建设势在必行,只有通过一边引进国外先进深海装备进行深海探测加改装,一边自主研发生产试用的“两条腿走路”模式,才能确保尽快形成初步深海作业能力,保障持续深海救助战斗力。
“零科研经验基础,零科研专业人才,无现成的资料学习借鉴,却只有2个多月的时间筹备……”规划建设科技处处长陈德淇坦言,起初刚获悉具体着手负责“深海课题”时候,认为这是一个“比登天还难、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当他与林志豪局长多次深入交谈后,逐渐被林局长的战略眼光和救助情怀所折服、所感动:“局长的决策是在做‘愚公移山’、‘前人栽树’的苦差,我们这些党员干部,更没有理由叫苦叫累!”
接令之后,等待陈德淇与他团队的是日以继夜的加班加点,马不停蹄地在各个参与的科研单位之间学习交流,因为他非常清楚,这份重责在身,“不掉几斤肉是担不下来的。”
“会场里经常是2个本科,带着一群博士、教授搞科研。”团队主要成员邹明文是一名救助船舶的电机员,经常随同陈德淇奔赴各地开会、协调、写报告,他所幽默感慨的会场场景,背后却是项目团队不为人知的艰辛付出与努力。
作为项目牵头单位,在项目初期,要组织召集来自五湖四海的项目参与方同座一堂潜心研讨已属不易,还要在各个视角不同、利益不同的单位之间斡旋协调更为困难,期间更因有个别单位中途退出让项目进展举步维艰。但经过整个团队的不懈努力,在两个月后的项目申报中,最终顺利上报通过。
在项目申报时限前成功上报那刻,陈德淇与协作的科研单位负责人立即欢呼雀跃,甚至激动地红了眼眶:“那感觉,跟咱国家‘申奥’成功似得!”
回忆起“首战告捷”,陈德淇自豪地摸了摸办公桌边由37本项目书和资料累起的“高墙”——这是他们两个月里集体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精雕细琢——工匠精神打磨大国利器
在黄埔船厂的作业码头,我们见到了规划建设科技处副处长何金洪,他与规划处罗石京、救助船队轮机长郑泽山、电机员杨彦辉等组成的监造组团队正在了解“南海救102”加改装工程的进度。因一直长期驻扎在船厂负责新造救助船舶监造工作,很少到局、队办公楼出现,他们成了许多同事眼中的“隐形人”。
作为此次“南海救102”轮监造负责人,何金洪介绍道,“南海救102”轮设计之初并非用于深海工作母船,甚至不是救助拖船,没有配备用于救助拖带的大功率拖缆机。在项目之初,曾有人建议用已入列的南海救助旗舰“南海救101”轮加改装深海设备,但因“101”不具备深海作业所必需的DP船舶动力定位系统,结合加改装成本、施工难度等综合因素,局里最终选择了用“102”作为深海救助作业母船。
然而,把一艘巡航公务船加改装成具有深海探测救助工作母船并非易事,要对船体设计进行部分更改,预留空间、管线预铺设等,以备安装深海搜救设备,同时还要加装深水多波束、深海拖曳探测系统、超短基线、AUV收放架和吊机等配套深海搜寻设备。舱室结构需要另改设计、电气线路需要重新布局、航油储备能力需要加强……更多未曾预料的困难是在加改装中才发现:深海设备与救助设备并行矛盾、加改装导致破舱稳性升高等。
此外,局里对加改装的时限、标准有硬性要求,船厂因作业难度增加有费用增加的要求,招投标工作程序有时限要求、配套深海设备有兼容性要求……各方不同的工作要求、倍增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并没有压垮何金洪的团队。他带领众人吃住在厂,白天看现场,夜里画图纸,不停地与船舶设计单位沟通商讨最佳改装方案,不断地与船厂谈判压缩费用,一边进行船体改造、一边对加改装设备配套电路设计。经过监造组团队细细思考,反复琢磨,反复沟通,最终将这些问题一一化解。
这次对“102”的加改装,很多工作必须由监造团队精心计算,统筹考虑,提前谋划,充分调研,把船体配套加改装作业做在深海设备到位之前,否则等到设备到位再现行设计更改,势必会把工期延长。
同样长期从事监造工作的规划处罗石京感慨:“若不把准备工作做在前,到时候损失的不仅是财力、物力、人力,更是拖慢了我们走向深海的步伐。”为此,监造团队群策群力,尽可能把加改装的前期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在“手术中”的“南海救102”轮中走一圈,无处不体现着监造团队匠心独具的精心设计:为不影响救助拖带功能,将原设计固定在船尾中部吊放深拖设备的“A”架改在船尾两翼,并设计为可拆卸式;为拓宽驾驶台救助作业视野,最大限度增大了挡风玻璃面积、大角度斜置大屏幕液晶面板、把后甲板中置的烟囱改为双置在船舷两侧;舱内走廊传统的“砖头”顶灯改成了美观节能的LED吊顶灯;后甲板预制了加厚钢板的深海设备集装箱固定位;将飞机引导控制室与直升机库之间开辟一扇便于观察指挥的玻璃窗……
现在看到的每个改装细节,都会因船舶特殊的复杂线路走向、承重结构、安全要求,可能需要反复的钻入实地观摩、不断地改变图纸设计,还要适时去监督施工。而在改装作业中,船体内部犹如黑暗迷宫,危险重重,监造人员需要在伸手不见五指、没有楼梯扶手设施、钢梁线头密布、充满刺激气味、密闭高温不透气的恶劣环境中探摸测绘。
“稍有不慎,就恐有不测。”提前来场接船的轮机长廖仁浩感慨,监造人员在这里所面临的危险和挑战,丝毫不亚于大风浪救助作业中的甲板人员。
1997年何金洪进入原广州救捞局,从事救捞工作的第二天,他就去了上海监造救捞船舶,船舶监造工作一干就是十九载,即将退休,经他监造的救捞船舶大大小小近二十艘。对“南海救102”轮的加改装监造,何金洪倾注了难以言表的感情和心血:“这或许是我监造的最后一条救助船,我也希望它是最完美的一条。”
织梦南海 驶向深蓝
风起扬帆正当时,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蓝图已经绘就,“四个交通”和“四个救捞”的总体部署提供难得的机遇,南海救助局把救助能力生成模式、救助能力、管理机制、人才队伍建设“四个转型升级”作为未来数年的改革要务。
在深海装备建设轰轰烈烈进行的同时,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也在紧锣密鼓跟进。2016年,南海救助局公开招聘中首次设置深海项目岗位招贤纳士,吸纳高精尖专业人才助力深海救助事业。
林志豪局长为深海项目背后付出的人点赞,他坚信自己当初的抉择,更相信南海救助人锐意进取的精神:“咱们身上拥有苦干、实干、巧干、能干成事的可贵品质,这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的财富,更是我们奋勇前进、迈向深海的不竭动力。”
不久,“南海救102”轮即将入列,当它缓缓驶入海洋深处的那刻起,它所承载的将不仅是一套深海搜寻设备,更是一代又一代救助人精心织绘的深蓝色的救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