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救起沉船舱内遇险夫妻创奇迹
2004年6月4日,运沙船“粤惠州货6386” 在深圳机场以外2.8海里处翻沉,船上7名船员全部落水,其中5人自救生还,但还有一对夫妻被困在翻扣的船舱内,命悬一线。关键时刻,南海救助局深圳基地应急小分队挺身而出,克服重重困难,救起了被困在船舱内长达12个小时的两名遇险者。这是救捞系统在海上倒扣翻沉的船舱里救出生还者的首例,写下了救助史上的新篇章。
2.2004年东沙中国渔民大救援
2004年12月2日,海南省45艘渔船共1125名渔民被困东沙群岛海域已长达20天,而0428号台风“南玛都”正逐步逼近东沙海域,渔民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南海救助局“南海救159”轮迎着台风全速前往救助。12月4日,“南海救159”轮抵达东沙现场,为45艘渔船提供了淡水和食品,缓解了渔民的燃眉之急,并将身体、生活状态较差的96名渔民接到海口。此次是救捞体制改革以后第一次对大规模的受困遇险渔民的救助行动
3.“粤海铁1号”救助
2005年3月27日,琼州海峡客滚船“粤海铁1号”进入粤海通道北港时,冲上港口防波堤搁浅,船上有船员26人、旅客267人、汽车43辆。南海救助局“南海救209”轮、“德中”轮克服海上浓雾、能见度仅100米的恶劣海况,及时赶抵现场救下全部旅客并安全转移。随后,“德中”轮成功救拖“粤海铁1号”出浅,26名船员随船获救。
4.2006年东沙国际海上大救援
2006年5月17日,受强台风“珍珠”影响,数十艘越南渔船、数百名越南渔民在我国东沙海域遇险,越南政府请求紧急援助。南海救助局先后派出“德进”、“南海救111”等4艘船舶前往东沙搜救,对15艘越南渔船和330名越南渔民提供救援,取得了巨大成功。东沙国际大救援是我国救助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性海上救援行动,在国际、国内产生很大反响。5月22日,越南国家主席陈德良致电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中方及时有效救援越南渔民表示感谢。此次救助后,南海救助局“德进”、“南海救111”轮被交通部评为“英雄船”称号,被全总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5.西沙救助基地正式启用
2006年7月15日,西沙救助基地在永兴岛正式启用。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海军领导、海南省领导莅临启用仪式。西沙基地是目前我国最南端的救助基地,它的启用使我国救助覆盖范围向南延伸了200多海里。基地建立对我国维护领海权益、履行国际公约、提高海运大国形象具有特殊的意义。
6.2006年西沙浪花礁海空立体救助
2006年12月13日,渔船“琼海05098”在西沙浪花礁遭受台风袭击,渔船损毁,船上16名渔民转移到灯塔躲避,“南海救131”轮冲向台风赶到现场,与“B-7301”海空协作,成功救助转移16名渔民,完成此次具有代表性的海空立体救助。
7.“南海救111”轮获得国际海事组织特别勇敢奖
2007年6月,国际海事组织召开第98届理事会。为表彰世界各国水上救助组织在海上人命救助中的英勇表现和杰出成就,国际海事组织(IMO)设立“海上特别勇敢奖”,并在此次会议上进行首次评选。南海救助局“南海救111”轮因其卓越的救助业绩荣获“海上特别勇敢奖”。
8.巴拿马籍货船“FU JIN”轮救助
2007年6月13日,“南海救112”轮在菲律宾以东海域成功救助巴拿马籍散货船“FU JIN”及船上23名船员,创下南海救助局建局以来实施最远程的救助任务(单航距离1250海里、拖救距离780海里)。
9.救捞旗舰“南海救101”轮交付使用
2007年11月8日,号称“中国海上第一救”的“南海救101”轮正式交付使用南海救助局使用。该轮是救捞系统14000千瓦海洋专业救助船的首制船,也是目前我国尺度最大、功率最大、航速最快、抗风能力最强、装备最先进、救助功能最齐全的海洋专业救助船。
10.27万吨超级油轮救助
2007年11月9日,满载27万吨原油的香港籍油轮“SHINYO SAWAKO”在三亚东南95海里处发生主机故障,随风飘行,船上23名印度籍船员遇险。“南海救111”奉命赶赴现场救助,在8级大风下艰难施救并获得成功,创下南海救助局建局以来救助最大吨位遇险船舶的纪录。
11.西沙、南沙渔民国际大救援
2007年11月22日至12月2日,强热带风暴“海贝思”袭击南海,受此次台风影响,数十艘在南沙、西沙作业的中国、菲律宾和越南渔船纷纷遇险,几百名渔民在南沙、西沙海域的众多群礁上遇险受困,严重缺水、断粮,情况危急。“南海救111”轮、“南海救112”轮、“南海救199”轮和救助直升机“B7304”联合行动,历时10天,成功救助1022名中外渔民及52艘中外遇险渔船。救援期间,温家宝总理两次作出重要批示,对救援行动的成功给予充分肯定。此为继2006年东沙国际大救援后,南海救助局又一次成功的大规模救援海上遇险渔民行动,也是建局以来救援遇险船舶最多、搜寻海域最广的案例。
12.“中国海上第一救”北赴渤海保平安
2008年1月10日,南海救助人奉命北上,坚决执行交通运输部的部署,赴渤海湾保春运平安。救捞旗舰“南海救101”轮从温暖的广州到白雪纷飞的渤海湾,航行千里一路歌,沿途港口展雄威。全体船员以坚定的信心战胜严寒和风浪,圆满地完成了两个多月的渤海湾救助值班任务,于3月19日离开烟台载誉返航。
13.2008年“浣熊”救助
2008年4月18日至4月20日期间,“南海救111”轮、“南海救101”轮、“南海救199”轮及救助直升机在西沙海域成功救助和救援受“浣熊”台风袭击遇险的7艘中外渔船;成功救助渔民26名;对79名中越渔民进行了有效救援。“浣熊”是60年以来一年中最早袭击我国大陆的强台风,此次台风来得早,强度大,而且生成、发展和移动速度迅猛,中心风力达15级,历史罕见。这是继2004年12月份的“东沙海南渔民受困大救援”和2006年“东沙越南渔民国际大救援”、2007年11月“救助南沙、西沙岛礁受困中外渔民”之后,又一次成功的大规模救援海上遇险中外渔民行动,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赞誉。
14.救捞旗舰首次出访新加坡展救捞风貌
2008年5月“南海救101”轮代表中国救捞出访新加坡,参加世界拖轮与救助大会,向世界展示中国政府关爱生命、关注民生、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向国际同行展示了中国救捞先进的救捞装备和中国救捞人的精神风貌,得到广泛赞誉。
15.2009珠江口海空立体救助实战演练圆满成功
2009年9月20日,由南海救助局11艘救助船、广东海事局1艘执法船和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2架救助飞机组成的海空救助编队集结珠江口,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海空立体救助实战演练,所投入的专业救助力量创建国以来之最。这次我国最大规模的专业救助力量实战演练是对南海救助力量的一次集中检阅,向国庆60周年献礼。
16.2010南海海区海上救助论坛成功举办
2010年6月23日,“2010南海海区海上救助论坛”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论坛的主题是“使命救助 平安南海”,来自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广东、广西、海南两省一区的政府部门、水上单位,港澳台有关部门,港航院校的120多位代表、专家和领导汇聚一堂,为南海救助献计献策,畅谈使命救助,共建平安南海。
17.南海救助局海上救助志愿者救助业绩突出
南海救助局陆续成立了海口、北海、广州、三亚4支救助志愿者队伍,将志愿精神同救捞精神有机结合,并取得成效。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救助志愿者参与救助45起,逾160遇险者获救。
18.华英艇获系统大赛第一及全国“工人先锋号”
南海救助局“华英艇”班组刻苦训练,勇创佳绩,在2011年救捞系统首届职工技能大赛决赛上,一举夺得救助项目“水面救生”的桂冠。因班组训练刻苦、成绩突出,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
19.广州基地桂山小分队一年救助164人
2010年始,广州基地创新思路,将救助力量投送到海上事故多发的前线,在珠江口建立桂山救助小分队。小分队驻岛一年多,多次接到救助险情出动救援,且屡战屡胜,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已成功救助遇险渔船18艘,救助164人,在桂山岛树立了良好口碑,渔民赞誉:“信天信神不如信南海救助!”
20.前国务院副总理黄菊亲切接见南海救助局先进集体代表和个人
2004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在交通部长张春贤陪同下,在北京京西宾馆亲切接见了在搜救行动中表现突出的救捞系统先进集体和个人,南海救助局尹干洪局长及“南海救159”轮船长王节约作为受表彰单位代表和个人得到亲切接见。
21.南海救助局圆满完成亚运安保任务获国家级荣誉
2010年,第16届亚洲运动会在广州举行。南海救助局主动请缨,担负亚运水上安保的光荣任务,全局一心、精心准备、科学部署、通力合作,成立了亚运潜水应急保障服务队、应急拖带服务队、应急救助服务队、打捞抢险服务队、飞行救助服务队5支应急保障队伍,圆满完成了亚运会期间水下排爆安检、水面船只护航、应急抢险待命、赛船水上安保等任务,为交通运输部和救捞系统赢得了荣誉,展现了救捞人的风采。
201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命名表彰“广州亚运会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广州亚运会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的决定》,南海救助局应急反应救助队党支部作为中央国家机关系统四个基层党组织之一,被评为“广州亚运会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这是南海救助局“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获得的首个国家级荣誉,也是建局以来荣获的最高级别的党内表彰荣誉。
注:以上推荐名单仅作参考,若干部职工在推荐范围外另有推荐提名,可按要求将提名及相关材料一并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