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根据救捞系统专业化建设进展情况,结合各单位对今年上半年工作进行总结的有利时机,部局组织各单位专业办的领导和同志们来北京,参加此次专业化建设学习研讨班。昨天,付局长和陆主任汇报说大家学习讨论很踊跃、发言很积极,提出不少新见解、新主张。今天我们又特意安排了老师和专家专门进行了授课,效果也不错,对我们很有启发和帮助。这次学习研讨会举办的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
会前,专业办的同志要求我为会议作个总结发言,关于专业化建设的工作,我在不同场合、不同范围讲了很多,但是我仍然觉得不够,还需要不断的加强交流,增加影响。那么,今天我在这里再次讲述专业化建设的内容,主要是想回答三个问题。
一、第一个问题
从不断提高认识,统一行动思想的角度,回答为什么要开展专业化建设这个问题。
刚才提到过,专业化建设的内容,我讲过很多,有关专业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报告、讲话等文件也都印发过,但专业化建设工作在深入开展,形势和条件也都在变化,所以,我今天仍然感觉有必要重申这个话题,回答好为什么要大力开展专业化建设这个问题。对此,我想着重从必要性和紧迫性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重申一下必要性的问题。2007年,部局党政主要领导分别带队进行了一个多月的专题调研,围绕救捞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矛盾,部局集系统智慧多次进行了研究分析,最终决定自2008年开始,在全系统开展为期三年的专业化建设工作,这可以说是部局作出的加快救捞发展的一项战略性决策。
从我们现时发展的外部环境来看,大力开展专业化建设:一是为了加快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精干实用的国家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迫切性要求。救捞系统作为国家海上唯一的专业救助打捞力量,是国家应急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全面履行好社会公益性职责的基本要求,体现出党和国家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专业救助打捞是我们救捞系统的立身之本,专业化建设是救捞系统的治本之策,也只有通过大力开展专业化建设来加快提高应急救助和抢险打捞的实力水平,才能尽早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精干实用的国家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要求,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海洋环境安全。二是为了加快实现“三精两关键”总体工作目标的必然性要求。救捞体制改革后,部党组为救捞系统确定了“要建设一支人员精干、装备精良、技术精湛,在关键时刻能起关键作用的海上专业救捞队伍”的总体工作目标,围绕这个总目标,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可喜的业绩,但总体情况距离“三精两关键”的实际要求还相差较远,这就需要我们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积极开展专业化建设工作,努力提高专业服务水平,以尽早实现“三精两关键”总体工作目标对我们专业队伍的必然性要求。
这里我需要专门披露的是:改革这几年,我们在基本建设方面共落实国家投资43.28 亿元,自筹55亿元。今年国家下达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是7.06亿元,累计改革至今国家共投资50.34亿元。2003年,全系统固定资产规模共计45亿元,到2008年底,固定资产规模扩大到102亿元。这些投入是改革前50年的1.37倍。这样快的发展增长速度在救捞体制改革前是不可想象的。国家持续大规模投入使救捞整体实力有了质的飞跃,成就了救捞今天良好的发展局面,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做好份内的工作,没有理由不加快救捞的发展。
再从我们自身发展的内部条件来看,大力开展专业化建设:一是坚持走有中国特色救捞发展之路的内在要求。救捞体制改革以来,救捞系统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三位一体”发展格局。不断加强我们救捞所特有的救助队伍、打捞队伍和飞行队伍三位一体的队伍建制,人命救助、财产救助、环境救助三位一体的岗位职责,空中立体救助、水面快速反应、水下抢险打捞三位一体的综合功能,这是整合救捞资源、发挥整体优势、提升战斗力和竞争力的着力点,也是我们救捞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客观要求。因此,在全面加快救捞事业发展中,只有通过大力开展专业化建设,强化“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真正形成海陆空立体救助网络体系,才能更加有效地应对和处置海上重特大突发事件,这是坚持走有中国特色救捞发展之路的内在要求。二是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破解救捞发展难题的现实要求。坦率地讲,救捞目前是遇到一些困难和矛盾,但这些困难和矛盾都是发展中的困难、发展中的矛盾,所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措施仍然是紧紧依靠发展。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救捞工作全局,坚持统筹兼顾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按照“五个并重”和“一个加强、三个适应”的工作思路抓好系统各单位的建设与发展,促进救捞专业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互相协调,稳步提高海上应急救助和抢险打捞能力,确保完成海上人命救助、环境救助和财产救助三大任务。这也是我们救捞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破解难题,加快发展的现实要求。
接下来,我再谈谈加快开展专业化建设的紧迫性问题。这个问题我也从内外两个方面来讲。
从外部环境看:一是国家水上统一执法工作远未结束。虽然救捞作为国家唯一海上应急救助和抢险打捞专业力量的地位不会改变,但国家层面的改革深化还是必将对救捞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留给我们应对调整的时间越来越紧。二是去年的汶川地震引起了国家方方面面的重视,各类专业应急队伍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扩大,截至2008年底,我国专职应急救援队伍已经达34万人,比2004年增长了36%。其中矿山救援队伍2.45万人,铁路救援队伍2.1万人,公安消防队伍15万人,危险化学品、民航、电力等应急救援队伍也不断壮大,而专司海上应急救援和抢险打捞的专业救捞队伍却不足1万人。三是金融危机引发实体经济危机,国民经济发展受挫,影响到了救捞基本建设和日常经费开支。四是九龙治水局面没有本质改观,部分涉海单位对海上救助领域的涉足渗透正挤压救捞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忧虑。
从内部条件看:一是发展战略研究不够深入,法律法规建设还很滞后,可持续发展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二是人才、装备、技术的建设水平离“三精两关键”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专业水平还不能满足快速高效处置重特大海上突发事件的需求。三是打捞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和防范风险意识不够强,打捞经营发展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抢险打捞主业发展的需要。四是管理基础依然薄弱,救捞系统整体管理水平与当前救捞快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
综上所述,救捞虽然在持续加快发展,但内外环境造成的现实压力却不容我们过多乐观。主动迎接挑战,扎实开展专业化建设,推进救捞发展的确很有必要且十分紧迫。
二、第二个问题
从实现专业化建设既定目标的角度,回答一下三年专业化建设究竟要取得一个什么样的成果。
救捞作为国家唯一的海上应急救援专业队伍,持续加强专业化建设,保持并不断提高海上应急救助和抢险打捞能力,将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工作,这是我们这支队伍的本质属性决定的,是“建设精干实用的国家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实现“三精两关键”总体目标所要求的,是我们加快自身发展,提高救捞实力所必须的。我们专门拿出三年时间在救捞系统开展专业化建设活动,就是希望通过三年的专项建设为今后持续有效做好专业工作,提高专业水平打奠一个扎实的基础。但我这样讲,并不意味着三年专业化建设就没有具体的目标、没有成果的要求?相反,我们在三年专业化建设工作启动前,特别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反复讨论修改,出台了三年专业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在这个《指导意见》里明确提出了三年专业化建设要达到的目标,并按人才、装备、技术等不同的建设内容提出了相应的成果要求。
今天,我不妨利用举办这次学习研讨会的机会,再次强调一下三年专业化建设的成果要求。这个成果要求我从硬成果和软成果两个方面来讲。
那么,硬成果是指什么呢?李盛霖部长在救捞体制改革6周年座谈会上讲话中指出,救捞工作有四个“不断”,第一个就是救捞改革6年来,救捞设施不断增加。(其余三个是:救捞力量不断增强、救捞水平不断提高、救捞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徐祖远副部长2007年也在专业化建设前期工作报告上明确批示:“救捞系统开展的为期三年的专业化建设工作,是在三年‘管理发展年’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强化系统管理措施,围绕‘加强救助,发展打捞’这个中心,实现‘三精两关键’目标的又一个意义重大而深远的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工作思路很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符合部党组提出的‘三个服务’要求。希望按照工作计划,层层制订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加大指标考核力度,整合好管理资源,扎扎实实地推进这项工作,使救捞全系统的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两位部长的指示,都指明了对救捞发展成果的要求,因此专业化建设必须要体现出实现这些成果的努力和成效。
那么,我们讲的硬成果就是指专业化建设所开展的各类工作“数量”的硬性累加,是使专业化建设产生“质”的飞跃必须具备的积累过程。具体地讲,就是我们系统各单位严格按照《专业化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和专业化建设的工作计划,分阶段、有步骤地完成各项计划任务,通过完成各项计划任务这个“数量”的积累,保证三年专业化建设既定目标的实现,并为专业化建设尽早产生“质”的飞跃打奠基础、创造条件。
软成果又是指什么呢?软成果就是指三年专业化建设活动结束时,我们要初步建立和运行一套能够保证专业化建设持续有效进行的管理机制。这个软成果是我们必须要取得的。我始终坚持这样认为,专业化建设对于我们这支履行海上救援职责的国家专业队伍是一项长期的基本的工作任务。我们开展三年的专业化建设活动,只是我们长期实施专业建设的第一步,那么要长期开展这项工作,没有一套完善有效的保障机制,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因此,我们要做好第一步的工作,先建立起这样一套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