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成长印记
作者:应急队-叶惠光
光阴荏苒,时光飞逝,南海救助局成立十年了,这是我们救助事业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我们装备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人员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如今,一艘艘专业大功率救助拖轮守护海疆,一批批专业应急救助装备枕戈待命,我们南海救助人镇守南疆,成为南海守护神。一次次冲向风暴的中心,一次次冲在应急抢险的最前线,拯救生命于危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康,我们是党和政府“海上德政工程”的忠实实践者。身为南海救助人,我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这十年,也是自己奋斗的十年,个人梦想在救助事业发展的浪潮中不断前进,回首十年,一幕幕场景跃然眼前……
2003年底,也就是十年前,我从部队退伍返回单位,正值救捞系统改革,我分配到了应急反应救助队,成为一名应急队员,由此,我踏上了救助人的新征途。
2004年8月28日,我在“德进”轮值班,船舶收到救助信息,“银河山168”轮装载3640吨玉米和钢制品,在珠江口外遭遇风浪右倾,船上13名船员的生命受到威胁。“德进”轮奉命从桂山锚地全速驶往救助,在现场我们发现,“银河山168”装载的大型钢结构件倒下、甲板穿洞、海水涌入船舱、船舶最大倾斜达28度,随时都可能沉没,情况万分危急,“德进”轮强行靠泊,我与船员兄弟一起展开惊心动魂的营救,在风口浪尖安全救出船上13名遇险船员。随后不久,该船沉没……艰苦而光荣的工作实践,不断丰富我对“使命救助”理念的认识,更深刻理解了救捞人“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大无畏精神,就是“为人民服务”宗旨最生动、最直接的体现,海上人命救助工作就是一场勇于争先、敢于胜利的生死博斗。
专业技能是我们救助人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思想过硬、技能过人,才能做到“首战用我,用我必胜”。十年来,我一直注重自身体能技能的锻炼与提高。2010年8月,救捞系统在烟台举行首届职工技能大赛,我认识到,这是一次提升个人实战能力的绝佳机会,在队领导的信任与支持下,主动承担起组织集训的任务。集训中,我带领集训队员进行封闭式训练,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训练中去。针对比赛项目的特点,查阅各类资料,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开展训练。我发挥自身体能技能优势,在训练中身先士卒,激发队员训练热情,并创新训练手段,提高训练效率,增强队员在水面救生项目中的力量与耐力。结合准军事化管理,加强集训队员团队精神教育,增强集体荣誉感。特别重视模拟比赛形式的训练,应用比赛规则,每周进行测试,发现问题不断解决,经过高强度的训练,我们的救助技能有了质的飞跃。在最后的比赛中,我与其它参赛队员一起,努力拼搏,团结协作、配合默契、敢于“亮剑”,两个项目勇夺冠军,为队伍争得了荣誉,展现了队伍良好的精神风貌。
正是通过坚持不懈的训练,创新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效果,我们不断增强个人与队伍的救助战斗力,不断的朝目标迈进。
“三精两关键”是我们的工作目标,作为应急队员,更应该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2010年第16届广州亚运会,作为专业海上救助队伍,我们与公安等部门一道承担起亚运水上安保工作,其中巡游花船水下安保工作是我们的重点工作。作为潜水技术骨干,我全身心投入到亚运安保工作中去,带领大家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地性的体能训练与技能训练,创新一套“仿真安保训练”方法,设置了急流、黑暗、纠缠、排除可疑物等各种仿真复杂场景,有效提高了队伍的应急保障能力。
特别是在开幕式前一天的11月11号,水下排查发现“伊朗”号花船螺旋桨的艉轴被拇指粗的钢丝紧紧缠绕的重大险情,险情不能排除,作为开幕式水元素重要展示的花船巡游项目将可能被迫取消!而要解除水下钢丝的缠绕,通常的办法就是进船坞修理,但亚运开幕在即,进坞修船根本不可能。在这危急关头,救助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必胜的信念激励我迎难而上,就是要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我满怀信心挺身而出,率先下水排险。面对的最大困难是缠绕受力后的钢丝炸起了无数的小钢刺,每一次的触碰,都是针与肉的较量,每一圈的解绕,都是血与水的交战,水下工作没多久,我的手掌已经被刺得鲜血淋漓,钻心地疼!但是此时我心里就一个念头,“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在水下坚持奋战68分钟后,解除了长达25米的钢丝缠绕,使花船成功脱险。最终,我们对48艘花船与51艘“涉亚”船舶全部进行了水下排爆安检,出色完成了任务,排除重大险情4起。
这是学习提高的十年,这是拼搏奋斗的十年,这是勇于争先的十年,也是收获的十年,我先后获得6部委授予“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广东省第十四届五四青年奖章,还成功当选为广东省第十一届党代会党代表。
十年的成长,我深刻认识到,个人的梦想只有与救助事业的梦想紧密结合,为之拼搏奋斗,才能一路披荆斩棘,绽放灿烂鲜花,结累累硕果。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相信,下一个十年,我们的救助事业将更加辉煌!